运镜 色彩 音乐都很棒,也都是很标准的“青年导演的艺术电影处女座”。

令人难忘的当然是大段卷轴一样的长移镜。江一在富春江里游泳,江一和顾喜在富春江边散步。移动的镜头展开两人的脚步,也展开江边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的共享”。与此同时,远景的使用让观众犹如画外人,带着观画人的距离,冲突与矛盾,悲欢与离合都被放在了缓冲液里面。王威带着人来砸店,摄像机远远躲在街的对面,一个静静的观察者,暴力行为结束之后,大嫂安抚店里的顾客,但雨水模糊了玻璃,听不清说什么,也看不清。

同样的质感还有老三跟着干爹上门讨债时候:镜头像是活的,待在拆迁房的对面,看着他打电话,看着他玩游戏机,然后默默环绕镜头,空了一圈,扫过被遗弃的老房(那些带着年代特色的装潢风格 那些墙上撕不下来的装饰贴纸 那些正对着窗的老式厨房 甚至拆迁场景本身 生长在千禧年左右非一线县城的孩子大概很熟悉。舒缓的环绕镜头 还是像流水一样,我们会在别人的镜头里看见自己的乡愁和时间记忆吗?)电影昨日处女作虽然很大程度活化于导演自己的生活,还是透露着艺术加工后的距离感。

至于色彩,白天的富春江是阳光樟树和江水的颜色,金色和碧绿色,金玉。傍晚 深夜与清晨的富春江是凌冽的冷色,薄雾与纵深的层次感让近处远处像是纸片一样平面的前后叠加,是“形”上与中国国画的相似。

冷色中的暖色,在平静中传达温柔。在拆迁房里念着信,楼下房后的街上亮着鹅黄色的暖灯。那些旧物还有后续,冬雪纷飞,同样的暖光,老二给妻子买了一条鲜妍的红色围巾。“怎么今天想起送我一天围巾了”“今天你生日嘛”“今天我生日 我都忘记了”。戴老师说自己最受触动的是警察拘捕时候,混乱之中老人平静地出门,在孩子日常的口琴声中——我们的生死悲欢都如此日常。我想到的是那一排鹅黄的暖灯,天快亮了,但还没完全亮,啪的一声,全熄灭了。环卫工人已经在扫雪了。

一个人的艰难原来也是如此日常。

那只是一刹那的下意识选择与灾难后果,“三叔有情义”。顾喜还是小孩子一样,说普通话,隔绝在艰难生活外的理想境界。《跳墙》的英文叫“if leave”很难不想到娜拉和她的出走。“我希望她以后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在家族被当做束缚吧,全然独立又要付出多少代价(况且前期的积累和营养汲取让分隔血肉模糊)。我想念妈妈了。

电影还是适合大荧幕,不仅是画面,还有音乐的细节。低音区的鼓点,环绕在上方的弦乐,富春江水流,四季过去了。


春江水暖(2019)

又名: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上映日期:2020-08-21(中国大陆网络) / 2019-05-22(戛纳电影节)片长:150分钟

主演:杜红军 钱有法 汪凤娟 章仁良 章国英 孙章建 孙章伟 彭璐琦 庄一 孙子康 董镇洋 

导演:顾晓刚 / 编剧:顾晓刚 Xiaogang Gu

春江水暖的影评

Prany
Prany • 无题
Sthyun
Sthyun •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