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者效应:我的观察,影响了本不会影响的实验结果。在这部剧里,我不参与,但我得知了我本不该得知的信息。亦就是说,理论上女主应该知道任意多的时间线上的事情,她应该成为所有平行时空的女主的集合体。那就失去了本片他想回到原初世界线的根本动力——对女儿的爱。设定外的问题
未来人作为改变历史的一方会怎样
结合我们前文所做的设定总结,会发现还有两个大问题。
为什么女3在第二天白天才醒来
为什么小男3是在下午接到的
第一点完全是个大bug,笔者想不出合适的解释。只能说,未来人作为改变历史的一方,会以一种bug的方式在不确定的时间醒来。第二个问题在电影中非常违和,为什么一开始是晚上女主跳楼自杀,镜头给出只剩1小时44分钟。一转头男2却在一个天亮着的时间点沟通过去,并且小男主确实在白天接到电话。考虑到不太可能是制作上的疏漏,唯一的解释是打出电话的是男3,最后的HE发生在第4条时间线。但是这对男2来说没有意义,他没有必要让自己在第三条线再走一遍(不要让自己在第4条线看到分尸现场?)。原时间线会怎样
导演没有描写穿越后的时间线。个人认为可以考虑两个角度:
世界线重制,一切从过去重新开始;即原世界线消失;
两条时间线并行,即原世界线继续进行,未来人只是获得了原时间线上的记忆;
从导演展露出来的情况来说,应该是倾向于第1种情况;毕竟女主直接跳楼自杀,如果不是世界线重制这种设定如何能圆回来。但这一点与我们的第一个推论完全矛盾。因此我更倾向于第2种情况。这引出这部电影最不能理解的情况,那就是整部剧的第三幕。
第三幕的崩坏,来自设定中的第3条推论。
凡是参与过交流的人都会保留原时间线记忆。这条是笔者,基于整个电影的结尾得出的结论。我们从男2,亦或是女1自己的视角,是得不出这个结论的,更有可能的也更具一般性的可能性是:
因为我参与了改变过去,所以我能在现在保持原来的记忆同时,这种理解,也是笔者作为观众在不知道结局时第一时间的理解。所以当女主自己跳下楼的时候,头上的问号可想而知。就算男2能再次救你,但是你作为一个第二条时间线生活了这么多年,你继承自女1的记忆全部一笔勾销。对于你这个存在本身已经消亡了。不可能先知先觉的意识到自己作为女3还能成功醒来,还能作为女2亦或者女1存在下去。
我不知道我跳下去后还会不会记得时间线2上美好的一切,但是这里没有我的女儿,再见了我的爱人,我要去找我和渣男前夫的女儿。可能读者还不能理解,我们从第2条时间线的男2的视角来看:
小时候接到电视通知看到一个大姐姐,没人相信,自己苦苦追寻,找到了那个女生并且成功和那个女生结婚。结果有一天早上起来老婆突然被夺舍,让自己意识到真的可以联系过去,老婆真的是当年的女人。没想到被夺舍的老婆突然说要改变过去,不肯跟自己一起生活。最后还好让老婆恢复了记忆,老婆居然还是不肯,硬要找回前世那个和渣男前夫生的女儿。为了逼迫自己帮她找回女儿,结果老婆跳楼自杀了。
抛开设定这些细节。我们总览整部电影。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首先给这部电影定个性:
这是一部披着悬疑皮的爱情片
吗?
女主、老公、男主和同事
姑且先承认「你在这条时间线出轨,那你在别的时间线也出轨」这种有罪推论的正确性。影片中出现的几对情感关系都存在这出轨与背叛。话说女主这种一秒钟爱上男主的设定算出轨吗。邻居和凶手这种偷情关系真的是真正的爱情吗。与其说他们后面关系这么好来论证他们是真爱这种论调真的成立吗?「为了N」、或者「白夜行」那种共有罪恶的带来的爱不就是他们这种关系吗?说的我都想去回顾那两部了 在他们身上我没感受到多少爱。只感受到狼狈和苟且。
想吐槽的太多,总算讲完了,最后还是抛开剧情。冷静分析其他技术层面的东西吧。
演员
人物成长
调色和悬疑感
这种高概念的设定不能自圆其说的话,反而是自束阵脚。两头都吃力不讨好。不如沉下心来专心写一个悬疑故事,而不要加入最后一幕这种无厘头的爱情桥段。说实话把女儿去了,把第三幕去了,好好拍一个穿越时空的破案故事,会比现在好很多。
女主来到警局报案,一进门,「你好啊警长夫人」。
又名:幻象(台) / 暴风雨的幻象 / 风暴 / During the Storm / Mirage
上映日期:2019-03-28(中国大陆) / 2018-11-30(西班牙)片长:128分钟
主演:阿德里亚娜·乌加特 奇诺·达林 阿尔瓦罗·莫奇 诺拉·纳瓦斯 米格尔·费南德斯 哈维尔·古铁雷斯 克拉拉·塞古拉 米玛·里埃拉 艾娜·克洛特 阿尔伯特·佩雷斯 胡里奥·博伊加斯-库托 露娜·馥尔亨西奥 露丝·略皮斯 弗兰塞斯克·奥雷利亚 阿娜·瓦格纳 西尔维亚·阿隆索 贝伦·鲁埃达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 / 编剧:拉拉·森迪姆 Lara Sendim/奥里奥尔·保罗 Oriol Pau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