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得以前博弈论的课程上老师反复强调说选举的时候要走中间路线,观点偏激的人是没有办法嬴的选举的胜利的。这个定理在社交网络的年代被完全打破了,不论是总统还是参议员的选举都需要鲜明极端的政治观点,所以特朗普、桑德斯、AOC这样的政客在当下如此的受人瞩目,喜欢他们的人和反对他们的人几乎一样的多。
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觉得社交媒体是要负首要责任的,正向推荐算法造成的信息茧房一直在强化人的政治立场,人们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观点类似,立场一致的“同志”,在这种不断强化的意识形态回声室里面,人的观点只能越来越偏激(片子里男孩儿就是因为偶然的推荐深陷其中,最后被捕)。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网络的上的主流声音也越来越激进,平和理性的的声音越来越难以有生存的空间。很少有人去看纽约时报这样媒体的严肃报道,充斥着谎言,煽动、暴力的新闻大行其道,甚至总统本人都大肆攻击新闻媒体,这种声音也在持续侵蚀着民主的根基。
3、虽然科技公司应该负首要的责任,但是我也基本认同片子里面的分享者的观点,这不是这些公司的本意,不是因为这些公司的经营者员工都是坏人。其实资本主义消费主义造成的恶果,通过增加用户粘性,提高广告精准度,引导用户消费,在这个过程中人被当作商品贩卖了。之前涉及到Whatsapp的收购中我就非常震惊收购价格的计算方式竟然是单位用户价格✖️用户数量(没有比这个更赤裸裸将用户当作商品了,已经直接标注了价格)。
4、怎么解决这种社会问题呢?靠用户放弃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显然是不现实的。片子里面主要的观点是寄希望于立法,我觉得这种想法在当下是不现实的。因为美国的参议院成员和这些科技公司及其高管相比就像是坟墓里面走出来的朽木枯骨。他们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甚至缺乏基本的认知(参见之前Facebook听证会上各种参议员奇怪的发问),在掌握了巨大话语权,披着光线外衣,占据道德高地,拥有近乎无限财力的科技巨头面前,他们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推动科技巨头的变革(比如分拆facebook这样的公司),包括总统(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不具备拆分标准石油托拉斯的罗斯福总统的能力和权力。但是片子最后针对个人提出的关掉手机通知、不随便点击推荐、关注不同意见的人、控制使用手机时间、限制儿童使用社交网络等我觉得都是很有意义的,值得每一个人尝试。
5、我对这个问题是比较悲观的,十年后我们可能发现现在的这些技术都是小儿科,人工智能更深刻地操纵者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分裂导致更加的混乱,片子里的关于社交网络被人操纵的隐忧也有可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