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士2》 6.5/10
【利益相关(?):《角斗士1》 10.1/10,个人心中全电影Top 1】

看到雷德利斯科特仍在坚持拍史诗片,真的该额外+0.5,但是非要拍《角斗士》系列的续作,还毁了一部分原作的内核,再-0.5似乎也没毛病了。


在叙事的结构上,本片到结尾之前都像极了《角1》。譬如男主丧亲、沦为奴隶和角斗士、一路“杀回”都城、与露西拉“狱中”相见、当众违逆皇帝的生杀大权,甚至幻视那些阴世与亲人重逢的画面(耳边就差响起“Not yet”了)——复刻得未免过于模式化。

可为什么说只到“结尾之前”呢?因为相比影片四平八稳的前半段,后半段明显开拓了一条新的但是极为泄气的路。

首先,在我看来,《角1》里Maximus(罗素克劳)的人物形象在本作被*降级*并分摊给了路奇乌斯(男主)和阿卡修斯(帕斯卡)——男主承继“反抗者”,阿卡修斯承继“拥有赤子之心的政治破局者”。所以在叙事结构的复刻上,诸如“诚实表达对皇帝的规劝和不满”、“起事失败”这部分与《角1》照应的环节是由阿卡修斯来呈现的。

到阿卡修斯下线,以及男主(相当重要却被直接省略缘由的)对阿卡修斯和露西拉的态度骤变后,Maximus被分割的两个人物形象又离奇地合并回了男主身上——至此,“复刻”结束,剧情开始化身脱缰野马。

与历史的关联性暂且不谈,本作在厚重感和肃穆感上与《角1》相去甚远,政治戏几乎经不起推敲。

《角1》如何刻画露西拉的政治敏锐度和复杂的人性?康茂德弑君篡位后,露西拉在父王遗体前打了康茂德一记耳光,之后她抹去眼泪,抬起弟弟的手,轻吻着道:“凯撒万岁!”如此,一个深邃多面的政治人物便通过镜头语言立住了。

“皇帝给民众带去死亡(指竞技场),人们却为此爱戴他(指对决斗和力量的狂热)”这类精妙隽永的台词,更以一种冷漠抽离的视角同时审视着“统御者”和“被统御者”。

到了《角2》,所有人物和剧情的“政治感”都显得孱弱,主题也单线条化地变为了“应当把民主的荣光归还罗马”,而不是留有余地地反诘“这样的民众值得吗?有实现它的基础吗?还是说这终归是一个梦想?”

结尾处男主振臂一呼,居然就唤醒了“以武力征服欧亚”的罗马军队(以及组成这支军队的,前一秒还在竞技场里为“暴力”声嘶力竭的罗马民众)的“共和之思”,简直宛若儿戏。

相比之下,倒不如结尾处让男主身死、野心家上位(也符合历史)、罗马恢复民主的愿景再次陨落,但共和的理念一旦生根便不可绝灭——这不仅具有悲剧的厚重感,还没有抛弃第一部的内核——不过真这样改的话,更得挨“超绝复刻”的批判了【所以问题是,为什么要拍第二部?


本作的造型/审美也在退步。男主穿着Maximus的战袍在陆地上与人对A是好看的,但是骑马追逐大反派时能不能换一身,至少加点护具?与其他人的披风或是装甲同框时,他的身板真的显得很虚。

打斗戏不是说不能追求实战的效果,但你作为史诗大片,还是应该给观众提供尽可能好的观感吧——动作设计和表情控制方面能不能稍微有点“匠心”,而不是“写实”就完了?

特别是男主做大表情的时候,颜值好几次都崩得厉害。说到底,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罗素叔年轻时的那张脸的确太能打。

最后吐槽下,本作新增的路奇乌斯的身世设定对Maximus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有一定程度的折损。Maximus在我心中可是文学/文艺作品里最完美的一位男性角色(拿掉“男性”这个标签也可以,TA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具备理想主义品质的人物)。

这续作简直出了还不如不出【问题还是,为什么要拍第二部?


— — — —

真正的理想主义电影:主角逝去,但理念已根植人心(《角1》)

虚假的理想主义电影:人心没变,但主角实现了志向(《角2》) —— 真的实现了吗?

— — — —

如果说Maximus塑造了一位悲悯肃穆的理想主义者,那路奇乌斯只能算一个拿着三流“热血漫”复仇记剧本的落难王子。


角斗士2Gladiator II(2024)

又名:神鬼战士II(台) / 帝国骄雄II(港) / 鬼神战士II / Gladiator 2‎

上映日期:2024-11-22(美国/中国大陆)/2024-11-05(东京电影节)/2024-11-15(英国)片长:148分钟

主演:保罗·麦斯卡 佩德罗·帕斯卡 康妮·尼尔森 丹泽尔·华盛顿 约瑟夫·奎恩 弗雷德·赫辛格 德里克·雅各比 尤瓦·戈南 罗伊·麦克凯恩 彼得·门萨 马特·卢卡斯 蒂姆·麦克纳尼 亚历山大·卡里姆 利奥·拉兹 亚历克·乌特戈夫 李·查尔斯 奇迪·阿朱福 齐·刘易斯-帕里 阿尔菲·坦佩斯特 莱恩·安塞尔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 编剧:彼得·克莱格 Peter Craig

角斗士2的影评